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明泰消防![登录][免费注册]  |  购物车
  1. 1
  2. 2
  3. 3
  4. 4
  5. 5
行为矫正法在建筑火灾安全中的应用研究
更新时间:2012-04-13 点击次数 :741 分享到:

        随着建筑物防火性能化的发展以及人行为机理的复杂性,要求应用更多的学科研究建筑物火灾中人的行为与安全疏散理论。行为矫正学是一门基于过去经验与实验研究的学科,笔者在阐述其基本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灾害事故中应用此方法的模式,然后结合高层建筑物火灾疏散的特点,对高层居民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如何矫正人的一些不正确F行为和提高火灾安全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矫正模式的功能和干预的措施。

1 、前 言

       基于性能化标准的防火设计方法是当今国际上正在被逐步采纳的一种先进的设计方法,它是从基于单一的规格式标准的“处方式”设计方法发展成为以规格标准和性能标准为依据,而更强调性能标准的实现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应用这一体系需要许多基础数据与理论,其中包括建筑物火灾中人的疏散安全与行为理论。鉴于建筑物火灾的复杂性与人的行为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需研究人行为的机理、模式、影响和控制建筑物火灾中的人的理论与措施,以保证建筑物的性能化设计思想能快速发展。

       人的行为是指人的外观活动,它是由一系列的动作、运动、反应构成的。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既是人的有机体对刺激作出的反应,又是人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实现其预定目的的过程。行为矫正学是行为科学理论体系之一,它本身是一门心理学的方法,主要来源于B.F.斯金纳(B.P.Skinner)的工作,最早用于临床心理学方面,目前已在许多领域中成功的应用于改善许多人的行为问题,例如:用于灾害事故中的伤害研究。笔者就是用它来研究火灾发生后,处于受灾区域中人的反应问题。

2、 行为矫正的机理

       行为矫正经过I.P.巴甫洛夫(1vanP.Pavlov)、E.L桑代克(Edward L Thomdike)、J.B.华生(John B.Watson)和B.P.斯金纳(B.P.Skinner)等心理学家的研究,已经建立了许多解释人类和其他动物的行为原理,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行为强化。它是行为被紧随其出现的直接结果加强的过程。当一个行为被加强时,它就更有可能在将来再次出现。

(2)行为消失或行为弱化。一个以前被强化的行为,不再导致具有强化作用的结果,并且因为这个原因行为在将来不再发生。行为消失的结果是行为的减少和停止。

(3)行为惩罚。一个具体的行为发生了,这个行为之后紧随着一个不愉快的结果,于是,将来这个行为不太可能再次发生。

(4)行为刺激控制。如果由于某个特定的前提或者某个刺激群体中的一个刺激的出现,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了,那么,就说这个行为得到了刺激控制。刺激控制通过刺激辨别训练过程形成,刺激辨别训练过程是指行为在一个刺激(或刺激群体)出现时得到强化,而在其他刺激出现时不被强化。

(5)行为反应性条件反射。它有别于前面的操作性行为,反应性行为是与前提因素相关的,是基于前提的一种反应,因此,反应性行为既受前提因素的控制,同时又包含了对前提因素的处理。

3 、灾害事故中行为矫正应用的模式

       根据以上行为矫正学的机理可知,在某一特殊情形下人们的行为取决于过去的经验和行为情形的相似性。因为人一般不可能面对两个完全相同的情形,尤其在灾害事故中。但对处于某一具体的灾害事故中的人而言,所应采取的最佳行为应该是惟一的,如果人们当时根据过去的经验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符合要求,那么就有可能受到更大的伤害,因此,需要改变当前的行为,也就是对行为进行矫正。建立行为矫正的模式的步骤如下:

(1)行为评价。因为行为是与某一具体情形密切相关的,所以,在这一步骤中主要弄清楚这两方面的内容:①发生行为时的环境和情形;②发生了怎样的行为。

(2)功能分析。在行为矫正中仅知道发生行为时的环境和情形及发生了怎样的行为是不够的,还要对行为进行干预和改变,研究行为的动机更为重要,由此须对行为进行功能分析。

(3)干预。在行为评价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应用行为强化、弱化、惩罚、刺激控制和反应性条件反射的原理。选择一些技术改变当时的环境因素,以达到改变环境的目的,或对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强化那些对减少事故伤害有利的反应,弱化那些对减少事故不利的反应,培养人行为的反应性条件反射。这些技术可通过实验研究获得。

(4)监视和评价。对事故中人的某些行为进行了干预,使之发生了改变之后,为进一步使之泛化,需要对其进行监视和评价。对事故中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应用系统安全的评判方法来评判行为在整个过程中是否符合要求。

4 、行为矫正在建筑火灾安全中的应用

       对于建筑物火灾而言,行为矫正方法主要应用在火灾紧急时的安全问题上,即当火灾发生后,警铃响起时,处于火灾中的人员的反应。一般的研究领域为,人们对当时所处情形的识别,经决策后所采取的行为模式(包括意愿的和非意愿的),以及为使之更安全地改变人的行为的干预措施。在这一领域,鉴于行为分析方法的复杂性及建筑物本身的多样性,本研究将着重针对某一类比较常用的建筑物,即高层建筑物。这类建筑在现代化的城市中将变得越来越多。

4.1 建筑物火灾中人的行为评价

        行为分析方法的重要部分是干预措施的研究,因为应用行为矫正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在建筑物火灾中人行为的不利因素,而行为评价又是其基础。由于高层建筑物的复杂性,不同的人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而且人们当时所面临火灾伤害的情形也是不同的。因此,很有必要把人们所处的位置与所面临的火灾情形加以综合,研究火灾中人们的典型行为。目前其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对疏散演习的全过程进行录像监视,然后分析疏散中人的反应和行为;二是对事故后的幸存者进行问卷调查或当面询问,通过对他们回答的问题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了解他们的年龄、性别,以及当警铃响起时,他们所处的位置、当时的工作情形,当时他们是一个人单独呆在房间,还是与朋友或亲人呆在一起,什么线索告诉他们所处地方危险,得知所处环境危险时,他们将采取怎样的行为。

        处于火灾中的人疏散的原因和疏散时间是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需了解的主要问题,疏散演习的录像监视和问卷调查能回答以上两个问题。为使问卷调查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还需了解建筑物火灾中所表现出来的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火、烟、警铃以及一些异常的行为等。根据这些信息,采用调查表的形式,通过统计分析可知人们疏散的原因。表1为某一高楼公寓发生火灾时,对68名幸存者问卷调查得出的结果。
 

原因

烟进入所

住的单元

火进入房

间的阳台

其他人

的说服

没有回答

其他

百分比(%)

10

1

34

9

46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通过录像和问卷调查可回答以下问题:哪些线索能使人产生疏散行动;某一具体疏散所发生的地点、时间,疏散的方式以及疏散时间。这些内容对火灾报警系统标准的研究和员工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但对于性能化的防火设计而言,知道行为产生的动机更为重要,因而必须对此进行功能分析。

4.2 功能分析

       长期以来,行为分析方法仅强调对行为评价方面的行为发生的地点和会发生什么样的行为进行研究。然而,如果不知道行为产生的动机,那么很难有效地实施改变人的行为的措施。例如:在某一高层建筑物有3个人,分别是A、B、C。当发生火灾,警报响起后,A可能因过去有类似的经验和受过有效的培训而选择最近的出口立即疏散;B可能在工作期间,经常听到类似的警铃且形成了忽略的习惯,于是采取不理睬的行为。C可能决定离开,但因为不知疏散出口的位置,因此,不能选择最近的出口。如要减少人们疏散开始时间、疏散移动时间和增加人们使用最近疏散出口的概率,那么就必须知道居民在哪方面存在缺陷,然后采取一些设计好的干预措施来改善行为。先假设个体行为产生的原因,然后使用变化的特征因素通过实验来验证。对于前面的事例来说,如果假设B需要相信警铃是真的危险信号,C需要被告诉最近的出口的位置,那么,将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改变他们的行为,使之更安全。对于高层的居民楼而言,因为居民人数很多,个性复杂,考虑其流动性,不能对每一居民的个性进行研究,但可以使用许多假设,然后进一步研究是否大部分人的行为处理过程受此因素影响。

 功能分析的方法很多,但可分成以下3类:

(1)间接评估法。它是一种通过会谈和问卷搜集信息的方法,这些信息来自出现不正确的行为的个人,或其他的知情者。这种方法简便,易于操作。通过此方法可获得关于不正确行为以及其产生的前提、后果和其他变量的信息。这样就能形成对问题控制变量的假说。同时,有效的会谈能使当事者懂得怎样具体描述事件和行为,并把焦点集中于前提、后果和控制变量的研究。如建筑物火灾疏散中人的反应的问卷调查大都采用此法。

(2)直接评估法。它是一种观察者在真实情景中记录前提、行为和后果的方法。它包括描述法、清单法和间隔法。描述法为每次不正确行为出现时,观察者即简单描述此行为以及每一个前提和后果,并对行为延续的所有事件进行描述,这种方法常在间接评估和形成不正确行为功能假说前使用;清单法使用一个包括有可能的前提、行为后果栏的清单,每一栏的内容一般是通过会谈或观察而确定的,也称检查表法;间隔法是将观察期分成较短的时段,每一时段末在数据上做一个标志,表示此时段中是否发生不正确的行为。对于建筑物火灾疏散而言,一般是采用此方法对火灾中人的行为进行观测,具体是采用录像机对火灾中人的行为的发展进行全过程的观测。根据结果分析火灾疏散中人对火灾信息的反应,以及采取的行为。

(3)实验法。它是在控制条件下,观察前提和后果的影响及作用,在应用实验法进行功能评估时,应巧妙设置前提和后果等变量前提,以证明他们对不正确行为的影响。因此,在此过程中合理的假设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假设合理,就可减少实验数量,尽快准确找出行为前提与后果之间的关系。由此可知:根据这种方法可建立前提、后果和不正确行为之间的功能关系。在建筑物火灾中,可应用这种方法进行疏散演习和研究采取某些措施改变周围的环境,以达到改变人的不正确行为的目的。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建筑物火灾而言,应用直接、间接功能分析和实验分析法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都是可行的。鉴于间接法简易、操作方便,因此,在建筑物火灾中,这种方法应用较广。实验法则是一种较好的研究控制措施的方法,因为应用实验法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一些假设,可反复试验控制建筑物火灾疏散的措施的有效性。

4.3 干预措施

在对建筑物火灾中人的行为进行功能分析后,就会知道人们在火灾疏散中常会出现哪方面的失误,哪些干预措施对某一类失误是有效的。研究表明在建筑物火灾疏散中个体常会出现以下3类失误:①疏散标志的不相关性失误;②对警报反应丧失的失误;③与其他活动竞争的失误。因此,根据具体情况就可采取经功能分析得出的有效的干预方法对此进行干预。对于建筑物火灾疏散中人的失误而言,常用的干预方法有两类:

首先是外部干预法。外部干预法是指通过改变外部的环境来使人的行为不自觉地发生改变。如在火灾疏散中,人可能因对疏散出口标志的认知失误而忽视紧急出口,于是可采用改变疏散出口标志的特征来强化人对疏散出口标志的反应,形成非条件反应,从而达到干预的目的。

其次是人的内在干预法。人的内在干预法是指通过某些信息对人进行一定时期的刺激来强化人们对于这些刺激的反。应,形成条件反应,从而达到干预的目的。如在火灾中,人们对警报反应丧失的失误和与其他活动竞争的失误可采取详细的培训、教育程序,来恢复人们对这些信息的反应。

在实际的火灾疏散中,由于个体的特殊性,常需综合应用以上两类干预措施。

4.4 监视和评价

在行为分析法中,监视和评价也是非常关键的,因为随着个体所处的环境的改变及个体知识、经验的改变,个体的认知和决策也会发生改变。某些已得到矫正的人的失误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弱化,或出现新的人的失误形式。

在建筑物火灾疏散中常用的监视与评价方法有3种:①不定期的进行疏散演习,以观察和分析人们在火灾疏散中的反应,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评价;②定期进行火灾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宣传;③对研究的方法进行测试和评价,以确定行为方面的一些变化是否被保持和是否需要采取新的方法。

5 展 望

在我国,随着建筑物防火疏散设计由“处方式”规程向性能化方向的发展,要求应用多学科对建筑物火灾中人的安全疏散理论和行为进行更多的研究,为性能化防火疏散设计的评价提供基本数据和理论基础。行为矫正学是一门基于经验与实验分析的学科,随着它在建筑物火灾人员疏散中广泛的应用,火灾安全将得到明显的改善。因为它不仅能解释建筑物火灾中人当时所处的情形,受灾中人员的反应、行为以及行为产生的原因,而且能对行为进行干预并使之发生变化。这能为消防教育与培训、预防火灾的方案与措施、人的决策以及消防性能化设计标准的制定提供基础。

联系我们 | 关于明泰 | 成功案例 | 友情链接 | 进入电脑版
© 2002-2020 明泰消防网——专业、专注火灾报警设备供应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ICP备案证书号:沪ICP备09038609号-1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021-3126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