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明泰消防![登录] [注册]
首页> 新闻资讯>浅谈如何提高高层建筑火灾灭火扑救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高层建筑火灾灭火扑救能力
更新时间:2018-04-07 点击次数 :1733 分享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短缺,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城市高层建筑朝着现代化、多功能化、大型化发展。这些大楼拔地而起的同时,火灾安全风险也在随之增加。高层建筑人员、物资大量集中,电气化、自动化设备配置繁多,各种竖井管道纵横交错,一旦发生火灾极易产生烟囱效应,形成立体式燃烧。我国也发生了多起高层建筑火灾,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笔者通过日常监督检查以及结合高层建筑火灾的处置对策,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限制因素

1、消防员登高能力的限制。登高能力与消防员的平时的体能状况密切相关。一个普通群众徒步登到8层时就会气喘吁吁,训练有素的消防员可以徒手登12层或更高。设想如果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普通电梯和消防电梯均停止工作,而消防员还需要背负空气呼吸器、携带水带、水枪及其它相关器材徒步上楼。则需要消耗大量体力,待到达起火层后会因为体力透支,使战斗力下降,以致影响到抢救被困人员和进行火灾扑救。消防员个体的体能状况因人而异,当几人组成一个攻坚战斗小组时,又会由于个体的差异而影响整组的进攻节奏,扑救火灾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

2、登高路径的限制。高层建筑的登高路径一般包括乘用消防电梯、内部疏散楼梯、通过外部举高车辆向上到达起火层。当消防电梯电源关闭、举高车辆达不到起火层高度时,消防员只能选择沿内部疏散楼梯向上攀登,此时一是受疏散楼梯的防烟性能影响,即起火层及上层防烟前室是否有效封闭,排烟设施是否正常工作,楼梯间是否充烟,楼梯与燃烧部位的平面位置关系等;二是会与向下疏散的人群发生对冲,既影响了人群的疏散速度,又阻碍拖延了消防员的攀登速度。

3、举高车辆举高度限制。一般高层住宅建筑每层高度在3米左右,商业用途的高层建筑在3.8-4米之间。当高度超过13层时,建筑高度将达到40米,商业用高层建筑则更高。一般消防部队配备的举高车辆其升高高度在50米左右,对高于其高度的楼层中被困人员无法利用举高车辆进行营救,而且利用水枪或水炮外攻射流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4、水带压力限制。当高层建筑内部给水系统发生故障、水泵接合器损坏不能正常使用时,需要采取沿楼梯铺设水带或垂直铺设水带的方法进行火场供水。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需要垂直铺设的高压水带时,普通的低压水带通常会因为压力过低而发生爆裂现象,或使用中、高压水带时接口不牢而出现开口现象,以及驾驶员在卸压过程中的操作失误损坏水泵,这些都直接影响了高层火灾供水,对火灾扑救造成十分不利的局面。

二、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存在的难点

1、人员疏散困难,不易开展施救行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垂直疏散距离长,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区,而且疏散方向与火势、烟气蔓延的方向相对,被困人员不得不在高温烟气熏烤中进行疏散,能见度极低,容易造成人员惊慌、拥挤,甚至出现相互踩踏、跳楼等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一般情况下,人在浓烟中停留1-2分钟就可能昏倒,4-5分钟就有死亡的危险。高层建筑火灾中有50%以上死者是被烟气毒死,个别案例甚至高达70%至90%。

2、火势蔓延途径多、速度快,不易及时有效地进行控制。高层建筑内部有楼梯间、走廊、管道井、电缆井、排气道等各种横、竖向管井、通道,如果防火分隔或防火处理不当,当发生火灾时,火势通过吊顶、门、窗、走廊向水平方向扩散,沿竖向管井、楼梯间及外墙窗口向上层蔓延。建筑物越高,“烟囱”效应越明显。一座高度为100米的高层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烟气顺竖向管井扩散至顶层只需要30秒,瞬间整幢建筑即可形成立体火场。

三、高层建筑火灾救援力量调集的要求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蔓延速度快,燃烧猛烈,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后,要充分考虑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首先应加强第一出动力量的调度,调动相应的灭火救援力量快速赶赴火场,同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协调供电、医疗、民警、交警等相关部门到达火灾现场。

四、高层建筑火场侦察的注意事项

辖区中队指挥员在奔赴火场的同时,应该向指挥中心了解火灾现场相关情况,指挥员到达现场后,带领火情侦察小组,快速侦察火情,及时了解火场情况。做好火情侦察应需要注重三个方面:

1、火场指挥员要注重外部观察和询问。火场指挥员达到现场后要询问知情人。重点要了解起火楼层被困人员情况、有无易燃易爆物品及贵重物资、起火单位人员在火灾初期组织人员扑救的基本情况,并将相关询问结果通过通讯设备告知内部侦查小组。

2、侦查小组要注重内部侦查效果质量。侦查小组进行内部侦查时,注重与火场指挥员联络,查明、核实被困人员数量、所在位置、起火地点、燃烧性质、蔓延方向及消防给水系统运行等情况,确定人员疏散、救助路线及方式、灭火作战进攻路线、灭火阵地设置具体位置。

3、充分利用消防控制中心平台。指挥员利用消防控制室了解各系统的运行情况,通过监控设备进一步查明情况,并结合内外侦查情况,根据救人与灭火需要,指导消防控制室人员发出有关指令,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战斗指挥。

五、高层建筑火灾战术运用的方法

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构造的复杂性,使用的特殊性,发生火灾烟雾大,扩散快,进攻通道少,登高困难,战斗展开障碍多。因此,扑救高层建筑火灾必须根据其自身特点进行扑救。

1、坚持救人第一,救灭结合。扑救高层建筑火灾,首先应把着眼点放在充分发挥高层建筑内各种现代化灭火设施、装备的作用上,消防部队灭火战斗的指导思想是救人第一、科学施救。在各类火灾扑救中必须首先做到救人第一,在实战中,指挥员一定要牢固树立救人第一的思想,积极主动的部署营救力量,利用各种设施和途径疏散抢救被困人员。一般情况下,指挥员可根据火场的情况和现有的器材装备情况,合理运用各种方法实施疏散营救被困人员,力争在短时间内,堵截火势蔓延,及时消灭火点,扑灭初期火灾。

2、迅速突击,控制火情。火场指挥员根据火灾发展的趋势,兵分多路,组织突击力量,这些突击人员要挑选中队精干人员,携带必备器材:水枪、水带、安全绳、照明灯及破拆工具快速登高上楼,利用内部消防设施前期灭火,既可以进一步查明内部火情,同时为后期陆续登楼灭火创造重要条件。

3、内攻为主,上下合击。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必须强调内攻为主,不宜盲目利用高喷车、举高车、云梯车进行外围射水灭火。可利用登高设施或消防电梯迅速把战斗员送入着火楼层的上一层或二、三层,抢先在其蔓延的方向布置兵力,发挥内攻近战的威力,有效的打击火势,控制火势蔓延。

4、立体配合,分割围歼。在实施内攻近战的基础上,全面配合立体作战。立体作战的优点是战斗展开的全方位化,多角度化。在战斗中,内攻近战便于穿插分割,有利于把火场进行分割,外围的立体进攻有利于从整体上控制火势。逐层分割,把一个大的火场分割成若干个小火场,逐层消灭,从而为最后的围歼总攻创造条件,最终取得灭火战斗的胜利。

5、充分利用固定灭火设施,以固为主,固移结合。充分利用高层建筑的固定消防设施进行灭火是快速出水灭火的一个有效途径。发生火灾后,先期到达的灭火力量要充分发挥内部消防设施,利用消防车通过水泵接合器向大楼供水,当室内固定消防设施失去作用时,要迅速通过消防车、消防水泵或周围消火栓向火场供水,确保火场供水不间断。

6、有效实施火场排烟,为疏散救人、强攻灭火创造条件。为进一步提高灭火效率,增加火场灭火的能见度,减少高温烟气对战斗员的伤害,内部战斗员应该采取有效的排烟措施,内部的战斗员可以利用开花水枪,打开窗户、破拆、机械排烟等方法进行有效的火场排烟,为后期进一步的灭火进攻提供便利。

7、重视重复搜索,仔细清理火灾现场。扑灭明火后,消防官兵应仔细搜寻每个楼层,确保无被困人员;对楼层过火区域进行再次排查,防止死角区域复燃;继续利用机械方式进行排烟。

六、高层建筑火灾战勤保障要求

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是一项系统的工作,火场面积大,参战人员、车辆、单位多,为了确保参战人员的安全,提高灭火效率,保证灭火战斗的胜利,还必须做好充分的战勤保障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

1、加强组织供水,确保供水不间断。水是火灾扑救中常见的灭火剂,在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中,扑救高层建筑火灾,能否及时和不间断地供水,满足前方灭火需要,直接关系到灭火战斗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向高层建筑供水的方法必须根据客观条件和火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决策部署。本人认为最好成立一个火场供水指挥部,由辖区中队指挥员、通信员、失火单位消防安全员、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组成,具体负责火场供水的组织协调和保障工作,为前方不间断供水提供有力保障。

2、做好安全保障工作。火场行动安全自始自终贯穿于灭火救援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只有在确保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战斗员才能更好的完成灭火工作,突击人员在前方内攻灭火时,安全员要对进入内攻侦查、灭火的人员一一做好登记,必要时,可携带部分破拆工具进入,还要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经检查无误后方可进入;同时指挥员可以让后方人员设置警戒区域,建立安全隔离区域。

3、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一般难度大,耗费时间长,当中消耗很多战斗员的体力,专勤器材装备的电力、燃油消耗也很大。火场指挥员要制定周密的方案,确保参战车辆的加油、人员的定时轮换,保证车辆、人员保持最佳的战斗状态。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是当前火灾形势下,对我们消防工作提出的一个新课题,消防部队全体指战员必须不断的探索高层建筑火灾的发展特点和扑救措施,利用现有装备,发挥灭火最佳效能,打赢现代条件下高层建筑火灾的灭火战斗,为驻地的一方平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上一篇:泰科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安装要求   下一篇: 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怎么安装?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021-31268119